为满足辖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达川区委、区政府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强化指挥调度,全面部署落实高温天气抗旱保供应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正常秩序。
全区一盘棋统筹调度供水工作
8月以来,达川区水务局多次到部分受灾严重的乡镇实地察看,了解居民及其畜禽的饮水情况,广泛动员干部群众参与抗旱自救,因地制宜采取调水、提水、供水和临时性转移安置等多种措施,最大限度减轻旱灾损失。
达川区牢固树立“防灾减灾就是增产增收”的理念,压紧压实责任链条,紧盯旱情动态,科学合理调配水资源,分头部署、同步推进,确保抗旱保水两手抓,全力打好抗旱保水攻坚战。
预防为主,未雨绸缪构建抗旱水源保障体系。达川区充分利用降水时机,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水入库、入塘、入池,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应蓄尽蓄,最大限度地保障抗旱水源。7月降水偏多,全区多数水利工程得到较好充蓄,目前达川区71座水库、4839座山坪塘及11处石河堰共计蓄水8013万立方米,占全区总库容的74%,能较好满足全区人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强化科学调度,做好应急供水保障工作。达川区严格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先后在多个关键点位投入水泵机等抗旱设备101台,确保能及时投用缓解旱情。同时,强化水资源统筹调度,督促供水企业设立13处应急取水点,对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的区域积极采取延伸供水管网、拉水送水等应急措施,全力以赴保障群众用上安全达标的饮用水。据统计,目前已有19个乡镇启动送水工作,累计送水170余车次。
严阵以待,防汛抗旱两手发力。达川区严格执行水旱灾害防御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通讯渠道畅通无阻。同时,依托四川省山洪(水旱)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雷达回波动画等科技手段,密切监控旱情变化,严密防范旱涝急转,织密防汛抗旱“安全网”。
此外,在全区范围内加强节水宣传,通过院坝会、村村响、节水“五进”宣传等线下宣传方式和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网站等线上传播相结合,着力构建“惜水、爱水、护水、节水”的良好社会氛围。
乡镇在行动
全力保障群众用水
达川区将“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置于首要位置,在部分旱情较为严重的乡镇,积极落实送水上门举措,确保群众能够及时获取干净、安全的饮用水。
百节镇肖家村位于乌梅山上,海拔较高,持续高温天气导致部分村民生活用水紧缺。“村民的主要水源是蓄水池和水井,天气过于炎热,蓄水池水不够,水井也打不上来水,10余户村民没得水用。”肖家村党支部书记蔡友川表示,每年这个时段,该村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8月中旬,摸排了解到村民用水紧缺的情况后,蔡友川立即组织村干部到集市采购桶装水,由专人送到村里,再组织村干部逐户送水。
持续晴热高温天气侵袭,石桥镇部分村组出现缺水现象。面对旱情,石桥镇党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调动广大党员干部齐上阵,第一时间为缺水群众送去“放心水”,全力做好群众供水保障工作。针对各村、社区不同缺水情况,该镇联系保洁公司通过洒水车进行送水。同时,召集248名党员干部、志愿者组成送水小分队,采取徒步、摩托车等方式对行动不便及地处偏远的农户进行上门送水,确保供水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目前,石桥镇共出动应急送水车2辆,投入抗旱资金2.36万元,开展送水任务20余次,解决了346名群众生活用水问题。
连日来,高温天气造成虎让乡部分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短缺。该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成立15支党员先锋队,进村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农作物受旱情况,全面摸清各村农作物播种面积、受旱情影响面积。该乡设立集中供水点10余个,根据水源情况、地理条件、农作物需求等因地制宜实施抽水灌溉措施,全力打好抗旱“主动仗”。同时,针对部分偏远干旱地区,该乡组织送水队伍针对性送水入户,目前已为吃水困难的67户205人送水5吨,有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题。
面对严峻旱情形势,赵固镇迅速行动,各分管领导下沉一线、靠前战斗,各村(社区)积极响应、三级联动,广泛组织村民开展抗旱自救行动,建立旱情汇报机制,发现即处理,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一方面,积极协调赵固水厂加大供水力度,确保旱期不断水,并组织党员干部每天为困难群体送水上门。同时,关注辖区各养殖大户用水情况,为距离远、用水难的养殖户送水,必要时组织养殖户打井、蓄水,确保牲畜饮水安全。另一方面,各村(社区)开塘、库、堰放水,组织村民采取抽水、引水等方式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确保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高效利用。(罗未 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