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好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建设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医院领导班子,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干事一条心,工作一盘棋,发展一股劲”良好格局;推进管理层高质量,达川区人民医院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跨省医疗结对帮扶优势,全体院领导班子和核心中层干部参与医院管理培训,实现管理理念统一性,管理方向同向性;推进科室管理高质量,通过院领导挂包指导临床、医技科室内部管理,逐步形成科室民主管理、集体领导的良好氛围,培养科室“大专家”,避免出现“大社员”情况。达川区中医医院以突出中医特色优势作为切入点,以专科临床疗效为着力点,强化重点专科建设,打造精品科室,在发展中坚持中医特色优势,各重点专科不断挖掘整理形成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紧紧围绕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工作要求,把体现中医特色的主要指标纳入各临床科室的目标考核内容,不断深化名科品牌效应。
抓人才,培育高质量发展队伍。
达川区公立医院积极构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的人才管理和治理体系,逐步实现人才“支撑” 到人才“引领” 发展战略定位转变;全方位、多渠道、大力气引进高质量人才,制定《加快推进达川区公立医院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十条措施》,搭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强化人才引进激励政策;抓实本土人才培育,通过鼓励“进修、规培、攻读硕博”等再学习,变“输血”为“造血”,打造一支“带不走”“能打仗”“打胜仗”的本土医疗人才队伍;通过“师带徒”“老带新”“一帮一”,促进年轻职工尽快转变角色,提升能力素质,丰富工作经验;重视中医传承工作,通过名老中医传帮带引领中医药优势专科高质量发展,依托师带徒,致力于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经验传承,增强名医示范引领作用;在医院内部实施“人才振兴”培养工程,引进高层次人才队伍,按照“一人一策”办法,成功引进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导胡昌江教授,并成立“胡昌江传承工作室”;组织开设西学中培训班,开展西医拜名中医,完善院内中医继教方案,壮大了高水平中医药人才队伍。
抓学科,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达川区始终坚持“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加快推进公立医院临床科室亚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建设,实现内科系统稳基固元品质发展,外科系统创新突破核心带动;深耕细作亚专业,对发展较好的骨科、肿瘤科、泌尿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等学科细分专业,设立分病区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提升了学科的专业性和核心竞争力;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区域内叫得响、有影响力的重点学科。利用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优势,结合成都中医药大学科研优势,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昌江教授指导下,通过开展以乌梅为原材料的中药大健康产品研发,立足达州乌梅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和瞄准人民的健康需求,实现乌梅的深入研究与产品开发,2023年达川区中医医院与胡教授合作的科研项目“乌梅降糖颗粒的研究”有幸被省中医药管理局列为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
抓建设,构建高质量发展保障。
积极采购直线加速器、大血管机、彩超、腔镜、飞秒设备、放疗设备LA、DSA等大型设备,为高质量发展“强筋壮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新建达川区人民医院业务用房二期项目;规划建设雷音康养中心项目,建成兼具医疗服务、健康咨询、健康检查、疾病诊治和护理、大病康复、临终关怀、生活照护、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医养中心。
抓服务,抓实高质量发展底盘。
达川区公立医院持续优化就医流程、调整门诊布局、完善就医便民设施等,以更接“地气”、更顺“民意”、更有“温度”的务实之举服务患者;开展“优质服务我先行”活动,强调“行政围绕临床转,临床围绕病人转”,医院提倡“病人至上”服务理念;开展“我为患者让车位”活动,医院党员干部带头,广大职工积极响应,极大程度上缓解患者来院“停车难”的突出问题;推行医技“人休机不休”服务新模式,延长影像、检验等医技科室开放时间,尽量缩短患者检查等候时间,保证当日检查当日完结,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就医体验感;开展多种健康服务活动,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