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重要历史交汇点,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时机重要,意义重大。为此,人民网理论频道集纳人民日报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以飨读者。
社论:真抓实干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的形势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动荡变革的特殊时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同志必须深刻认识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尽管“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必须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胸怀两个大局 做好“三农”工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看“三农”工作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的形势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动荡变革的特殊时刻,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党务必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继续精准施策。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保障粮食安全,就要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在于让农民种粮有钱挣。要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创新经营方式,培育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民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培训,促进管理现代化。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农产品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促进产业稳定发展,打好农产品贸易这张牌,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走出去,提高关键物流节点掌控能力,增强供应链韧性。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就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握工作重点,绵绵用力、下足功夫。要深入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要切实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采取符合农村特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效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要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建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文化下乡,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体活动,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要广泛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大力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明。要注重新形势下农村青少年教育问题和精神文化生活,特别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完善工作措施,加大资源投入,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2019年党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县以上各级党委要发挥好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健全议事协调、督查考核等机制。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重要历史交汇点,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时机重要,意义重大。为此,人民网理论频道集纳人民日报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以飨读者。
社论:真抓实干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的形势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动荡变革的特殊时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同志必须深刻认识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尽管“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必须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胸怀两个大局 做好“三农”工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看“三农”工作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的形势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动荡变革的特殊时刻,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党务必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继续精准施策。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保障粮食安全,就要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在于让农民种粮有钱挣。要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创新经营方式,培育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民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培训,促进管理现代化。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农产品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促进产业稳定发展,打好农产品贸易这张牌,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走出去,提高关键物流节点掌控能力,增强供应链韧性。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就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握工作重点,绵绵用力、下足功夫。要深入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要切实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采取符合农村特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效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要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建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文化下乡,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体活动,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要广泛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大力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明。要注重新形势下农村青少年教育问题和精神文化生活,特别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完善工作措施,加大资源投入,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2019年党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县以上各级党委要发挥好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健全议事协调、督查考核等机制。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